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武利芳 白明鹏
近日,陕西省柞水县的木耳分选、收储等工作已进入尾声。木耳种植户陈庆海正趁着这段时间对大棚进行修补维护,为下一茬的种植做好准备。
地处秦岭腹地的柞水县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耕地面积少,发展种植产业存在短板。柞水县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木耳种植,目前木耳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大部分村集体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柞水县共建成木耳大棚2917个、生产基地96个、专业村65个,年发展木耳1.1亿袋,年产出干木耳5600余吨,全县万袋以上种植户达4186户。小小木耳让众多农户脱贫致富,陈庆海就是其中之一。秦岭深处的朵朵小木耳长成了致富一方的大产业。
“我们压实主体责任,重点关注木耳产业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党员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柞水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该县纪委监委建立起主要负责人统筹抓总、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纪检监察室牵头协调、派驻机构通力协作、镇(街道)纪(工)委一线监督的专班专抓工作机制,把木耳产业发展各环节纳入政治监督范畴,落实“专班+例会”“清单+台账”“调研+督办”等多项工作举措。
柞水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联合派驻相关职能部门纪检监察组、镇(街道)纪(工)委组成监督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例会对木耳产业发展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汇总协商,交流情况、解决问题。同时,县纪委监委联合各职能部门建立木耳产业发展监督事项清单,通过走访调研、跟踪督办等方式,对产业发展过程中惠民惠农补贴发放、基层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构建监督检查、督促整改、追责问责、激励保护工作闭环,以有力监督护航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前,该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在对下梁镇石瓮子社区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某木耳基地项目修复相关资料存在异常。该纪检监察组循线深挖,查处了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某某私自挪用20万元木耳大棚修复资金的事实,最终其受到严肃处理。
过去一年,柞水县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包括红岩寺镇掌上村党支部书记刘某某违纪违法案件在内的一系列案件,共督促解决问题18项,查处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突出问题22件,党纪政务处分23人。
木耳产业的大规模发展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挑战。在一些木耳产区,村集体为了节省成本,把废菌包随意丢在公路、河道两侧和田间地头等,或是采取违规焚烧等方式处理,对当地民众生活造成了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由于涉及多个部门,还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柞水县纪委监委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一方面约谈相关村集体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人,推动职能部门加快整改;另一方面,推动县科技局引进科研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和木耳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研发木耳深加工产品和废旧菌包的循环利用。如今,全县90%的废旧菌包基质被做成了有机肥,废旧菌袋被做成了可燃固体、液体和气体。废旧菌包加入新的基质,可生产鸡腿菇等新的菇类,为木耳产业全链条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